政府首领的推举、选任是政府运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开展得好,能推选出比较好的人选,且在推选过程中不会因为不同观点争执、利益争夺而导致纷争乃至战乱。而对政府领导人的监督可让其更好做好工作而减少做错、避免乱来。还有对于不合适继续担任首领的领导人进行罢免,则可实现及时调整减少不良影响。
政府首领的推举、选任和监督、罢免是比较复杂的工作,且涉及的利益非常大,所以总是难以避免激烈的斗争,人类社会自古至今在这方面也吃足了苦头,中外历代为了确定、争夺领导人人选而经常造成很大的社会危害和损失。
如何让政府首领的推举、选任和监督、罢免的工作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呢?
首先,必须保证有序、平和、文明进行。首领的推举选任不能陷于混乱的纷争甚至为了夺位互相倾轧、大打出手、引起战乱,要确保竞选首领的各方必须不会、不敢、也没法制造事端兴风作浪。像中国古代的大部分中原王朝(基本是汉族王朝或汉化接受儒家文化了的少数民族王朝),则为了更好减少纷争保持稳定,大部分时候都是采用默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的机制,让大家没有争议不用陷入纷争。而一些塞外游牧民族的政权包括匈奴、蒙元等政权,则经常是为了争夺权位几兄弟、叔侄大动干戈,结果导致分裂和内耗而很快整个政权由盛而衰了。还有首领的罢免、变更也要通过和平的政治程序进行,不能通过暴乱、政变进行。以及首领有发生变更了,也要避免关联的杀戮,让社会走向文明,不能非得你死我活,而是要让竞争失败者继续生存,古代新首领上台了经常会大开杀戒除掉对自己有隐患的人,特别是政变起来的人经常会把政敌连同家属、手下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典型的例子就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逼李渊把李建成、李元吉的小孩也都杀了,和外来狮子夺取狮王位置后会把老狮王所有孩子咬死一样),还有一些时候在选定太子人选后还会杀掉其母亲以防止其母亲和亲戚以后干政(最典型的就是汉武帝传位给刘弗陵的时候也杀了其母亲钩弋夫人),甚至奥斯曼帝国更是残忍,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弑亲继承法,一个人继位了,其兄弟姐妹等王位竞争者就都会被杀灭,后来为了防止苏丹无嗣而终导致帝国将面临绝嗣风险才停止了这这个做法,但其他兄弟姐妹也必须被软禁且不能生育或者生育了孩子也会被杀掉,以尽量减少纷争的风险。
其次,参与推举、选任和监督、罢免的人一定要出于公心,要考虑千千万万的人民的福祉,而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自古以来,很多时候一些人对领导人的推举,都不是按最优秀最合适最有利于国家来推,而是以有利于自己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来推举,还有有的只是为了获得拥立之功以便日后谋取赏赐和权位(特别是拥立了本来上位机会很小的人可获得非常高的回报),这往往带来了灾难。比如唐朝长孙无忌出于李治是自己的外甥以后自己能有更多权力分配的私心,竭力推举并不是最优人选的李治当皇位继承者,导致国家由强变弱。还有北宋向太后出于个人考虑,故意排除其他优秀人选,坚决支持性格能力都不合适当最高领导人的赵佶成为新的皇帝,为北宋灭国埋下了大雷。近代也是经常出现老领导人为了保护自己和家族利益,推举新领导人只考虑人选是否属于自己派系或听自己控制的,而不是推举德才兼备的,结果经常导致有缺陷有问题的人上位而有能力素质好的反而落选。历史总是因为少数几个人的私心而没往好的方面走,真是让人叹息,希望以后能杜绝这种情况,有机会参与首领推举的人,一定要以大义为重,放弃利益得失,才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历史,才不会背负千古骂名。还有政党、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罢免,也要处于公心,讲道理,不要只是为了自己利益而什么都作梗制造麻烦和对方做什么都进行反对。
再次,要扩大候选人和选举人的面。包括领导人的参选面大了才能更好找到好的人选,且也更能服众,而不能只限定于某几个人。还有推选、选举由越多人参与越好,不要小圈子选举,更多人从不同角度考虑,能更好避免选出不合适的甚至坏的人。也就是说全民自由选举是最好的,这个机制是长期演化和广泛验证了比较好的。当然如前文说到的投票制度的改良,选举的时候不赞同一人一票的均等方式,可以政治、政府专业人士(包括老领导等)可有比普通民众有更多的票数,毕竟他们更加专业、熟悉。
最后,必须建立良好的监督、罢免领导人的机制,让领导人接受充分的监督,且在不合适继续担任的时候能被及时罢免,以及不论什么岗位都要规定有任期限制而不能一直任职终身。特别是罢免的机制,是必须建立好的,宪法等要有明文的规定和程序说明,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不好的领导人却没法及时、和平将其赶下台。自古以来人类在没法及时调整不好的领导人这方面已经吃尽苦头了,一直以来,经常出现领导人昏庸甚至残暴,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很大伤害,却往往总是很难让其下台,大家只能长期忍受其害,或者需通过政变、暴力革命、战争才能将其赶下台。除非个别时候领导人掌控的反抗力量比较弱,才会出现被权臣废黜而下台,算是和平罢免的方式,但这种被废黜的领导人往往并不是坏的领导人而经常只是弱势争斗不过权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