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的一些建议

  • 编号:
  • 作者:蔡伟忠
  • 发表时间:
  • 字数:
  • 摘要:

文章内容朗读


政府管理的好坏极其重要,政通人和则百业俱兴,而体制不合理、政府管理不到位或过度或错乱、政治纷争不断各方面混乱且没能调和,则国家就会发生严重社会危机,经济就会停滞萧条,甚至可能会引发战乱。

如何才能做好政府的管理,达到比较好的治国效果呢?治国的方方面面的人和事要如何做好呢?这里阐述一些观点可供参考。

(一)政府职能的一些建议

政府为天下的公器,其价值在于其能否代表和维护民众利益,结合社会发展规律与实际情况而制定、推行合适的政策,以及根据各种情况采取一些及时、合适、有效的行动举措。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职能日益完善,其中建议多着重做好如下的一些职能:

-吸纳各方面人才、团结聚合各方力量:

管理国家/地区和经营企业类似,也是要想办法吸引、团聚更多人更多资源,并调动各种资源、调动每个人积极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做强做大。

人才对于一个组织最重要,一个好的人才就能带动一片工作,因此政府一定必须做好人才的招揽,把一些优秀的、合适的人才吸纳到行政系统中来。之前看过一个事例,说到皇太极为了招揽人才想尽办法,甚至经常南下“掠夺”(软硬兼施的招揽)人才,包括掠”(或者说动迁)14岁的天才少年刘兆麒到其阵营做进一步培养使用,后来刘兆麒也做出了很多功绩,这个和华为近年高薪招揽天才少年有点类似了。

而除了人才,各方面的人员、力量也都是很重要、不可或缺的,各种人员、力量来了都能创造出不同的价值、解决各方面各层次不同的社会需求和问题,因此也都要做好吸引、吸纳。特别是资金资本,也要重点做好吸引,让来投资、消费了更好带动经济和各方面事业的发展。

为了吸引人才和各方力量,要做到文化多元、开放兼容,管理宽松自由、开明友好,用人不拘一格、不计前嫌小隙,把国家/地区打造成人人有发展机会、能安居乐业、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打造成一片内部的人感到幸福、自豪而外部的人充满向往、趋之若鹜、蜂拥而至的热土,而不能搞成发展机会少、生存难、排外、不公平公正、隐患危险多而对大家没有吸引力甚至让大家感到不满、不安并纷纷离弃而去的地方。让人能获得发展是吸引人才的最大方法,一个地方要让人来这边就业、创业了得到好的发展,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如果让人来了都发展不起来很失望那就没人才会过来了,即使来了也呆不住。

只要能吸引好人才和各方面人员、力量,团结凝聚好大家,自由开放让大家放手谋发展、得人心大家都齐心协力建设国家,那就必然会快速发展繁荣起来。美国前面的成功就是成功吸纳了全球大量的优秀人才和众多的资金,而实现繁荣昌盛的,而有的国家的人才、资金不断外流、外逃,肯定必然导致衰败。

在国家、政权之间的战争、斗争、竞争之中,吸纳各方面人才团结聚合各方力量就更加重要了,就如毛泽东说的需“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

 

-打造和维护自由的环境,激发和释放民众的活力、创造力:

自由的环境是创造的温床,人在自由的环境下就能放开自我、尽情发挥并激发释放出无限的潜力,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自由宽松、少限制的经济管理,大家可自由从业、创业,经济就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自古以来,盛世也就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时期都是政府在经济管理上比较开明宽松让民众休养生息的年代,比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还有富甲全球的宋朝。

而自由包容的学术环境,就能形成百家争鸣并实现百花齐放,比如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创造最辉煌的时期都是社会最自由的时期比如春秋时期、民国时期。不过这些时期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政府在思想管理上比较开明,而基本都是因为内外纷争导致政府无暇对社会过多管控,以及民众可以游离于不同割据政权控制的不同地区,不用被某一政权牢牢控制。(也可见政府过于强大往往不是好事,因为会过度管控、压制社会导致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自由的环境还能更好吸引人才、资源的到来,就像香港就是靠着国际自由港的定位,凭借自由开放的优势而崛起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地,基本繁荣的地方也都是自由的地方。而这几年中国经济走向萧条,也是有管控越来越严厉自由越来越少的原因。

因此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竭力打造、维护好自由的社会环境,最大程度减少在从业创业、商品流通、思想交流等各方面的限制和管控,对不同文化不同人群也都尽量包容并蓄,尽量让整个社会尽量自由、宽松,这样就很快能释放大家的活力、创造力,实现社会的繁荣昌盛。

不过民众的自由从一定角度来说也会弱化了政府,不利于形成强有力的政府和公共决策。曾经波兰就因为过份的自由和否决权导致集体事务过于容易受阻国家走向衰败弱小,当代一些国家也是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和自由而导致很多政府工程无法顺畅开展。为了避免因为过度保护个人自由而影响了集体大局利益和公共事务,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公共事务有冲突的时候,对个人非涉及基本人权、生存权的自由,则也要适当限制,要让大家必须少数服从多数。还有就是政府也要做到更加得人心被大家认可,这样在集体大局利益面前,民众绝大部分人还是会以大局为重让渡部分自己的自由和利益的,在紧急、特殊时期也是会紧密团结在政府周围而不会是一盘散沙的。

 

-提倡、培养民众的创新精神,鼓励促进全方位的创新:

创新才能创造新的价值、解决疑难问题、避开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减少内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都需要创新,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因此政府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创新的风气,提倡和促进大家多做创新。

在中国,很多人缺乏创新的精神,或者过多顾虑创新需要投入且有风险,都是喜欢模仿其他人的产品,甚至连简单的差异化也都不做,结果导致同质化很严重,大家互相内卷。而在日本,太过于保守、拘谨的文化也不好,很多人思想比较禁锢不敢放开,没有了敢想敢做敢担当的冲劲。。

需要让大家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大胆突破、创新,而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而思路不改不变。

当然,创新的提倡只通过倡议、表彰、奖励来进行就好,具体大家自由选择,而不要做指挥、命令、强求,也不要采用政策倾斜等带有行政色彩的措施,并且方向选择上尽量依据广泛的评议和意见征集而不要只是依据少数人的建议哪怕这少数人是专家,以及要多结合专业意见、实际情况而不能凭感觉凭空想象的想当然。

还有不能只是觉得高技术的就才是创新,更不能只是提倡高技术的创新。不管什么产品和服务,能创造新的价值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都是创新,都应该支持,而是否重点支持的,要看创造的效益大小造福的人多少,而不是看是否高技术高难度。

日本在一些文化上太过于拘谨,也限制了创新突破的精神,也要引以为鉴。(摘录:在日本遵守规则才是最重要。我不得不承认这里是缺乏活力的,因为创新和发展,需要破坏。在完善且刻板的制度下,发达社会被就像被诅咒了,只是在其他地方,这种诅咒似乎没有日本来得严重)

 

-促进人口繁衍,并让尽量多的人参与生产创造:

人口就是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社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有更多的人口才能有更多的生产创造,以及人力成本才能降低。因此政府应该想办法尽量促进人口繁衍,让社会生生不息,动力澎湃,发展后劲十足。

同时,也要尽量让大部分人都参与到生产创造中来,防止一些人少参与、不参与劳作,产出比消耗大,变成社会的负担甚至纯粹的寄生虫。比如宗教的人往往都是依赖大家的供养,而有相当部分人是不怎么产生社会价值(包括精神文化价值)的,或者产生的价值远比消耗的资源多,所以自古以来有些政权也是会限制宗教的发展的(比如中国发生过的一些灭佛运动和韩愈的劝谏佛骨很大原因就是看到宗教的人太多人个个都不劳而获且占有太多社会财富影像了经济创造,以及民众用于宗教活动的时间过多)。还有欧美很多国家受到左倾思想误导给国民过度的福利、给穷人和难民过多的照顾,也导致很多人乐于依赖社会救济生活而躺平不愿干活没有产出,这个如果不纠正过来,会继续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另外社会也要尽量减少政府人员、军人的数量,因为他们大多都是耗费资源而不是产生财富的,以及一定要打击禁绝好坑蒙拐骗、故意炒作抬高物资价格从中获利的人,因为这些人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通过欺骗转移占有他人的财富。中国就是因为有不少人不参与创造财富且还抢占了大比例的社会财富,导致社会普通大众都辛苦劳作却还生活拮据生存压力很大。

 

-想办法让每个人每个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与利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此政府可多对民众做好倡议指导、组织安排带领大家把每个人每个资源充分发挥与利用起来,多培养每个人追求创造价值、效益的观念,管理上也多采用市场经济等能更好调配、利用资源的管理模式。

比如商业平台能更好更灵活组织人力物力,促进闲置人力、物资的充分发挥与利用,可多做提倡。

还有一些平常有空余时间的人也让他们忙起来,比如精力充沛的在校学生,可组织他们多参与社会实践劳动(各方面工作或者开展帮扶困难家庭、义诊义教、法律援助等公益活动),更好为社会做贡献也在实践中更好学好知识,还有军人在打仗、训练之余也参与劳动(类似古代的耕战制度、屯田制度和近代延安的军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运动),而退休人员也可多返聘或者鼓励担任社会职务以更好发挥余热,以及贫困地区很多人平常也是很空闲的可多通过“以工代赈”把大家组织起来开展修路、改善环境等工作。

对于各种设备、物品、资源,也多鼓励大家开展共享使用以提高利用率,共享是最能提高利用率的方法,并且已广泛存在,比如公交车、地铁、出租车、飞机等就是共享交通,酒店旅馆就是共享住宿,餐馆酒楼就是共享餐厅,通过共享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摊低了大家的使用成本,可来进一步推广扩大共享的范围,比如近年推行最成功的共享单车,以及汽车出租也算是共享只是还没充分开展起来,还有很多科研、实验、生产设备也是经常闲置的,如果能推动共享起来也会有挺大的空间。很多私家车、住宅房间也是经常处于闲置的,也可考虑通过共享使得充分利用起来,住宅房间已有爱彼迎等平台组织大家利用起来开展出租也是一种趋势。

对于土地,现在很多在出让的时候要求以后每年必须完成一定产值,实现足够的坪效,否则必须补交费用,也是为了让大家想办法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一些法律法规上,也要避免对大家过多限制而导致影响大家更充分发挥、资源更充分利用,比如室内加层,只要保证好安全就应该不要管太多,不然就阻挠了大家充分利用空间了。

 

-通过保证充分供应、促进充分竞争等方法降低大家的生活工作成本:

政府必须尽力降低大家的生活工作成本,才能让大家更容易生存和获得好的生活、发展,也因此更有生育、投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当前不少国家由于养育成本太高,导致大家不敢多生小孩甚至不生小孩,都必须降低养育成本才能促进生育。

还有很多国家都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民众治病成本高昂,甚至经常因病致贫。

而住房成本很高也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占用了民众的资金导致大家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难以生存和没资金开展创业投资。

而在一些国家,也由于劳动力短缺、劳动法要求过高、工会过于强势等,导致用工成本太高,使得大家经营成本变高,不敢投资创业或扩大经营。

以及在一些国家,还由于对环保要求、产品与服务标准要求等过高,也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高很多,不但提高企业经营难度,而且也推高了产品、服务的成本。

等等这些,都是政府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那如何才能降低各方面的成本呢?

首先,要对民众生活、生产所需的资源、材料尽量充分、开放供应,不要故意减少、限制供应。比如有的地方住宅需求比较大,需要多一些土地供应,那就要想办法多供应,而不能故意控制供应量。供应不足就会供不应求,引发供应者坐地起价和有资金者持有并炒高价格。

其次,要让各行各业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尽最大力度做到开放进入、降低门槛、保持竞争,防止存在垄断和限制进入等影响竞争的因素。竞争能让大家想办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因此降低价格,只要有真正的、充分的竞争,没有什么产品和服务不能降低成本的,而缺乏充分竞争就必然会导致低效率高成本最终导致高价格。在一些国家,汽油、电力、通讯、烟草等的垄断经营导致了价格比较高。还有在很多国家,医疗服务也由于被当成公共服务强调公益性,所以主要由政府把控医保费用的支付,以及由政府设立很多公立医院,且过于把资源及政策倾斜到这些公立医院,导致民营资本很难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即使进来也处处面临不公平竞争、处处受制肘而难以经营,所以医疗服务也是缺乏充分竞争的(在中国除了体检行业是个特例,有实现了充分竞争并使得体检服务非常物美价廉)。所以各国都进行得很艰难的医疗改革,其实都是因为没有抓住本质,都没有想办法让医疗服务更加市场化、开放化并形成充分竞争,而是以为民众服务的理由由政府牢牢掌控大部分医疗资源和人事,很多医疗资源、人员没能自由流动、搭配,医疗服务经营死板,缺乏公平公开透明竞争,加上以安全名义过度不断提高药品、器械的审批要求和医疗服务经营的进入门槛进一步导致医疗服务供应不充分,结果医疗费用一直难以下降。

最不好的情况就是又管控、垄断又有市场化,结果不但竞争不充分,且还由于市场化的逐利和权力的腐败推高了价格。比如在很多国家医疗就是既管控垄断又市场化的,结果基本都是利用国家投入来建设,而利用市场化来营利并把大部分营利通过采购腐败等方式流入少数人口袋了,服务价格和费用也因为其采购腐败等隐性成本非常高,和没有竞争可任意提高价格、任意多做检查多开药多输液多住院等过度医疗等,而变得非常高,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越来越严重。还有教育也是主要掌控在政府手里,竞争非常少,所以也导致资源短缺,教学好的学校更是稀少,一些人还利用这种短缺稀少和手中权力大肆牟利,导致大家上学特别是上好的学校成本非常高。很多人觉得医疗、市场不能市场化而是应该更加公益化,是不对的,公益化变成衙门一样更加没有竞争会效率更低成本更高,相反,只有进一步充分市场化,才能带来充分竞争并降低成本和价格。还有交通领域也有这种情况,比如很多人觉得广深铁路的票价、广深一些路桥收费都太高,也有因为其缺少同类竞争且还基本都是公私合股有私有股份在里面更加逐利的原因。

要保证充分竞争,就要防止垄断的出现,垄断包括行政垄断和资源垄断、技术垄断等,行政垄断就是利用政策限制其他人的进入,比如一些国家在一些行业上以关系国计民生为理由不开放给大家参与而只是给几家国企经营,而资源垄断方面,类似香港几个地产寡头占有了大部分储备土地而形成了垄断,技术垄断则主要出现在计算机、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美国就经常为了促进市场竞争经常对几个大的公司的打击竞争形成垄断的行为作出处罚。在一些行业,有的企业一家独大,也是要注意好避免好影响竞争,比如大企业为了逼小企业出局而故意采用超低价抢占市场让小企业没法继续生存,也是要适当进行制止的。

还有竞争必须是全链条的竞争,不能还有某些环节是掌控、垄断的,否则不但没法通过竞争降价且还会导致竞争了价格更高。比如卖给医院采购的设备、耗材、药品等,虽然供应商是越来越多了,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了,但这些产品却不是越来越便宜而是越来越贵,就是因为医院基本是垄断经营的,以及医院里面采购决策权也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这些供应商为了抢夺这些数量不多的医院、为了讨好这些医院里面采购的决策人以获得销售机会,就必须不断加大给这些决策人的回扣,很多供应商之间互相对回扣加码,有的人承诺20%其他人就加到30%再有人就加到更高,而回扣高了,供应商不可能做亏本生意,只能提高产品价格(包括推出新的、价格更高的型号),还有供应商端竞争大了不但回扣成本越来越高,且中标成交几率也越少了,而每次即使最后没中标,前面的公关那些采购决策人的费用也是少不了、退不回的,这样供应商就要把少量的成交单做到赚够到能摊分很多次未成交的交易的公关成本,比如十多年前大医院采购高端彩超,每台200多万已经很厉害了,现在采购的基本都是要三四百万的,产品也没提高很多但价格高了很多。近年来国家推行的医疗集采,也是为了降低采购价格,但如果医院还是没竞争,医院内部对医疗用品的采购、使用还是把控在少数人手上的话,后面价格还是会涨回去的,供应商们会逐步停供现在被压价了的型号而推出新的高价的型号。

再次,要减少各种对企业的管控和折腾。对大家的管控越多,大家经营就会受阻不顺畅,且为了满足管控就必然会增加成本,比如要求地产商把收到的房款、培训机构把收到的培训费放到监管账户而不能用,就会占用经营者的资金增加了大家资金投入、周转的成本。还有房产行业的很多调控政策也是导致了房产商经营受到限制回本更慢以及各种成本增加,最后也往往没有使得房价下降,反而是羊毛出在狗身上房产商把增加的成本摊到房价上使得房价反而上涨了。还有日益高要求、严厉的环保、劳动、社保、税收等政策,也是不断提升大家的经营成本。而忽左忽右甚至大起大落的一些政策要求,更是对大家造成很大的折腾,疲于应付而影响经营,增加应对和妥善处理的成本,比如之前突然紧急严厉打压教培行业而后来又放开并鼓励,就导致很多经营者损失惨重。

最后,也要让民众更加理智,不要被一些炒作迷惑而跟风抢购导致一些物价被抬高。比如一些高端烟酒,因为民众过于追求面子、人情,价格被推得很高,还有前面房价的虚高也是有商家炒作而民众跟风抢购而抬高的因素。

总之,政府要做好资源调配保证充足供应,放开各方面的限制实现充分竞争,减少各种过度的不必要的监管,简化政务等办事流程,避免各种劳民伤财的折腾,扫清各种影响经济发展的障碍。

 

-尽量减少各种无序和不合理导致的社会内耗:

一个国家内部无规则、无序和不合理的地方越少越好,能减少社会不必要的内耗,让国家和每个人避免各种无端的损失。

首先,必须建立好社会规则,让大家养成按规则做事的习惯。比如发达国家往往都是商业规则建立得比较好,人们普遍重承诺守信用,按规则办事,以及一些品牌能建立起来也是坚守商业规则注重各个环节共赢的结果,而在一些国家,很多人没有规则精神,也不重视信誉,往往为追求短期利益和自己利益最大化而背信弃义,给各个环节的合作方带来很多麻烦和损失,造成了社会的内耗。

建立商业交易平台、信用平台对建立社会规则减少内耗就有很多好处,也可多开展。在信用观念缺失的环境下,没有平台化的交易,商家往往都喜欢投机取巧、坑蒙顾客,最大可能榨取顾客利益,也因此之前各种宰客现象非常多。如果采用平台交易,费用往往必须顾客满意并点确认了商家才能收到,而顾客不满意要退款也需商家确认,以及交易双方各种行为都有记录都可进行互相评价,大家就不敢乱来,大家都不用互相防着,省事省心不互相内耗。

其次,必须维护好社会秩序,杜绝各种坑蒙拐骗和打扰他人(比如广告骚扰电话等过度的推销)的行为。这些行为的施行者自己并不创造社会价值,且还导致他人必须花费时间精力来应对他们的行为,也是导致严重的社会内耗。

再次,要防止一些人特别是政府官员,为了混水摸鱼更隐蔽地谋私利而故意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导致社会内耗大大增加。

在中国,很多人生活得很累,主要就是社会还比较无序和各种坑蒙拐骗还比较多,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多,也经常遭受各种无端损失,以及办一件事情特别是和政府、公立单位打交道的事总是太复杂太难了。

 

-消除民众不良认知,去除陋习:

民众经常存在一些不良认知,并因此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俗。

政府也有义务通过教育、宣导让民众更加理性、文明、务实。

比如很多民众不注重行善积德而是注重祭拜神像,以为祭拜神像更能带来好运,并因此花费很多,可引导他们减少拜神开销,而做到内心、行为敬畏神明就好,同时多通过行善积德来获得福报。

还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过于重视宗族利益而不顾社会公平随意倚强凌弱的观念,也都需引导去除。

 

-惩恶扬善,激发民众的善心、功德心、羞耻感,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

一个社会要有从善弃恶、追求功德(追求为社会做贡献)、耻于有负社会或他人的风气,才能安定祥和、蒸蒸日上。

政府在这些方面需要开展一些工作:

首先,必须做好除暴安良,严厉、及时惩罚各种恶行,不放纵任何为非作歹,从而更好形成震慑让人不敢为恶。在中国目前司法部门对于人身伤害的刑事犯罪的侦查处罚还算比较到位,但对于经济上的犯罪包括恶意侵占他人财产方面惩处做得很不到位,包括经济诈骗的行为很多并没得到处罚,且大部分还都推给法院处理,要求当事人通过打官司维护权益,但起诉了经常被以各种理由推却不予立案,立案了也处理流程很复杂、周期很长,判决了也往往没有或没法强制执行,这就导致了一些人肆无忌惮地坑害他人。其实很多明显是欺诈、恶意行为的,应该可按刑事犯罪快速处理处罚的,不然民众维权太难了,而作恶的人也不用担心被处罚而肆无忌惮。

其次,必须提倡和培养民众从善弃恶、追求功德的价值观。包括让民众要遵守道德底线不能泯灭良心,不能做出伤害他人或集体甚至伤天害理的事,而最好是做出利他的、对社会有贡献的行为,让大家明白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有报、获得不义之财会有灾难、行善积德能带来福报改善运气和福荫自己及家人乃至子孙(建议有的捐款箱也可起名为“种福箱”以更有让大家捐款能得福的认知)、做出有益于社会的事能千古流芳而危害社会会遗臭万年。现在的人包括哪怕高层人物,都为了自己和家族利益主动或被裹挟而做一些违背天道良心的事情,没有做到坚决不做不好的事,应该主要就是不明白做了会遭到恶报,没顾虑到会遗臭万年。

再次,为了提倡从善弃恶,可从名声上进行激励或处罚。可加强宣扬善迹、披露劣迹,就像‌明朝在全国各地设立了“旌善亭”和“申明亭”来记录当地一些人的功德和罪过,把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都公开出来让更多人看到,当前在征信记录上进行记录也是一种披露方式,还有有些地方也把一些人的犯罪、失信行为放到公共场合的屏幕播报也是一种方式。还有也可来开展功过评比,每段时间评出行善积德、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先进者,和对他人对社会造成伤害或损失的主要人和事。

最后,提倡传播正能量,而对传播负能量者也给予警告、惩戒,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杜绝各种恶俗、有害的思想流毒。

 

-维护、促进民众的健康:

民众健康才能更好生活工作,更加幸福和更有创造产出,以及减少生病治疗的开销。政府需要主动积极维护好民众的健康,包括做好疾病防控,培养好民众良好的卫生、饮食、锻炼习惯(对于没良好习惯比如过量饮酒的可减少医保报销比例),以及对于不安全不健康食品(如槟榔、烈酒)也要做好管制,还有对于劝人甚至逼人喝酒的行为要进行批评、处罚。

 

-不断优化法律法规和政策:

法律法规和政策必须根据实施情况、社会发展不断优化、调整,避免和社会发展背道而驰。

比如欧美为鼓励生育,进行补贴,结果高素质的人不靠补贴,还是生很少,而黑人(美国)、穆斯林(欧洲)都通过拼命多生小孩来获取更多补贴养活家庭,然后生出来的小孩也不做好教养,这样造成了社会的逆淘汰。这时政府应该调整生育补贴政策,要奖励生育更要奖励培养人才,且对于未能教养教育好小孩的应该处罚甚至限制生育。

 

-做好救灾救难、扶助弱者,建立好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每个人都有困难、危难的时候,如果没得到帮助可能就会失去发展机会或事业面临失败没法翻身,甚至如果是面临生命危险或疾病得不到救助可能就会伤残乃至死亡了,并因此不可能再更好地为家庭、社会做出贡献了,而如果能得到帮助、救助,就能更有发展机会或在事业、生命上得以存续,以后更好为家庭、社会做出贡献。

政府应该提倡大家互助,以及自身也要建立好救助、保障体系,让每个人碰到困难、危难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对于贫困民众,救助方式上,除了经济的救助,也更要帮助他们分析穷的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解决,比如如果是因为能力问题,就培训他们掌握更多工作、谋生的技能也就是“授之以渔”,如果是懒散不勤快,则要督促其参加劳动,如果是缺乏就业机会,就想办法为他们提供一些工作的机会,通过各种方法让其能更好自我造血。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