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报的因由和其重要性

  • 编号:
  • 作者:蔡伟忠
  • 发表时间:
  • 字数:
  • 摘要:

文章内容朗读


(五)福报的因由和其重要性

善报就是善的好的报应,福报是善报的一种,就是得到“福”的报应。

“福”就是福气、福分,可以理解为“幸福”,其不只是包括财富(有财富只是“富”),而是包括事业、财富、健康、相貌、家庭、子嗣等很多方面。

一个人有福就会在各方面都事事顺遂甚至运气较好处处碰到好机会,处处有贵人相帮忙。

而一个人没有福气或福气不够,就往往会碰到比较多不顺的地方,做很多事情都经常困难重重、意外较多,一生心力交瘁,也难有成功。

大家都期望有福气,努力追求富贵兴旺,但很多人却不知道真正能让人富贵兴旺的原因是什么,有的觉得是命运注定的只是听天由命,有的则以为求神拜佛、烧香磕头、念经转轮、择时日选风水甚至请和尚、道士作法就能使人富贵兴旺和消灾去厄。很多人碰到不幸、不如意的事情,也经常只是抱怨运气不好而不是找出是什么导致不幸、不如意的。

通过前面对善恶有报的阐述,大家明白了善恶有报的原因,那就就比较能清楚怎样做才能获得善报、福报,处处幸运、吉祥,而避免恶报、灾祸的。

要有善报而避免恶报,那就必须有善心善行,要有福报、能幸运、避灾厄那就必须要修善德、施仁爱、种福田、少积怨。在几千年前周文王就发现无论做什么,“德”是最重要的,并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史记·孝文本纪第十》也总结出了“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的观点。

贫富兴衰的缘由在于自身的德行,富贵福报不在于命运而在于努力和更在于积德与否,所有的福都是修来种来的,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获得福报,就要平常多行善义、多利他、多施仁爱、多做公益积功累德,广种福田,而求神拜佛、讲究法术对改善运气是没用的。当我们碰到事情不如愿、达不到目标,也更要反省是不是自己的德积得还不够,要得到想要的东西是要有福报才会顺利的,都是离不开先积德种福的,没有付出不会有收获的。

成功较大取决于福报,因为成功取决于方向+方法+努力+运气,方向、方法除了需要多观察思考,同时也受运气影响,运气好容易更快找到好的方向方法,且运气好处处能左右逢源遇到需要的人、资源和机会。

平常有善愿、对别人好、多行善积德能使自己得到大家的认可、祝福、帮助而获得福报、运气爆棚。平常积德少就会福报少并因此运气没那么好,发展会比较缓慢,甚至如果心术不正、损人利己就会被大家厌恶而导致福分丧失,那就往往会经常诸事不顺、事与愿违或到处碰壁乃至厄运连连。

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周围有的人心术不正往往机关算尽却最终一无所获甚至弄巧成拙,而宅心仁厚反而往往处处左右逢源、得天独厚。

而纵观发达、富有的国家,往往都是人民素质较高、道德品行优良,不做有损道德的事,对他人友好不会伤害他人,所以他们普遍得福报而过得比较快乐、幸福、富足,而贫穷落后地区往往有很多人心术不正,唯利是图做事不讲规则甚至没有道德底线,社会价值观取向扭曲笑贫不笑娼,对他人不友好甚至不孝敬自己长辈,偷抢欺压的事情常有发生,结果理所当然得不到福报更加贫穷落后,形成恶性循环,难以翻身过上好日子。有人引用管仲的话说是“仓廪实而知礼节”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更应该说是“知礼节能得福报而才仓廪实”。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苦难对得起认知”也从一些方面说明了没福报、贫困、运气不好、灾厄、苦难都是有自身原因的,与其哀叹抱怨自己命苦,不如多反思自己是否德薄并多改进。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只要有行善积德,就必然会有福报,只要有大爱和大功德于社会就必能有大成就(大功德做多了,大的财富也就会如期而至,大的职位也会因为声望达到而如探囊取物),而如果还没有达到追求的成功,就是应该是付出的仁德爱心还没达到对应所需的那么大,还需继续努力。

很多功败垂成的人,基本都是积德不够,包括阴德,也包括圈子人缘、培养助手方面的积德不够。


得福避祸之法:

美满幸运,谓之有福;

福厚运兴,福浅无成。

仁义纳福,善德得泽;

多行善事,自有福报;

福薄不顺,思过积德。

行善积德,方式繁多;

出钱出力,人人可为。

不义之财,取之有殃;

勿受勿用,以避灾祸。

不义之事,不可为之;

侵害他人,必受恶报;

害国害民,暴毙绝嗣。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