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尽量多行好做好获得他人更多赞美,与周围的人处理好关系并尽量避免矛盾、敌对、冲突,也是获得良好的外在心力环境的必须做的事情。
而且一个人要成大事业更是需要善于化解各种问题、关系,要有善于通过做利益调配、适当自我牺牲利益而获得更多机会、获得更大发展的大智慧。
还有如果每个人都善于沟通、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那社会也就更加和谐了。其实很多人际关系的问题,都不是多大的利益冲突,而是沟通、协调出了问题。比如在中国最突出的人际关系问题是婆媳关系的问题,非常高比例的婆媳关系并不好,这是因为婆媳来自不同家庭,有各自长期积累形成、很难改变的生活习惯、理念和看待事物的观点(儿子和母亲、媳妇和自己父母都是来自同个家庭就不会有这种差异),婆媳走到一起就难免经常会有分歧,这个时候往往就很容易因为这类分歧而闹矛盾甚至吵架(夫妻之间也会有这种分歧但由于有感情而不会吵架,公公和媳妇也有这种分歧但交集少也较少产生矛盾),大家可以去看每个婆媳矛盾都并没涉及什么利益冲突,有也只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这个时候善于沟通、协调就很重要了。
尽量团结更多人:
必须最大限度广泛交好,再坏再不好的人也能跟他们良好相处,甚至把他们发展成为一定程度的朋友和某些好的方面的合作伙伴。
且尽量少树敌:不要和太多人为敌,对于没法成为朋友、良好相处也不要成让其成为了敌人。有争执也要通过友好方式处理好不能导致敌对,对方再不好也友好处理关系且不做到没有退路而是还有余地,让还能保持关系。
另外一定要做到尊重每一个人,不能忽略、轻视甚至取笑、得罪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地位卑微、能力很差、混得很不好的人,不然一个再小的人物都可能在某些时候制造了麻烦和阻力。
和每个人融洽相处,避免发生矛盾、敌对、冲突: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不足和有时有做错的地方,所以要和每个人融洽相处并避免发生矛盾、敌对、冲突,是有难度的。
为此我们自己必须先做到谦逊、温和,不管别人怎么做都能礼貌、温和对待他们,而不是轻易就形成敌对、情绪激动、激烈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要和气待人,不被情绪左右而失控做出过份、过激的行为,再生气也要保持温文尔雅。
尽量克制不激化矛盾升级冲突,一定要有高的情商,理智、冷静、控制情绪,不会轻易说出伤害别人的话、做出伤害别人的事,说话、做事之前先三思而后行,任何话都不要破口而出而要思考权衡后才说出,有话好好说而不是采取针锋相对、互怼的交流方式,决不说气话、狠话和极端的话。不要用激烈的手段处理矛盾,不能导致谈崩、闹翻。
要善于化解矛盾。善于分析找出矛盾症结所在,并采取多赢的解决办法,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平抚各方,“梭尖掷幼”化解各方各种大小矛盾,能用巧妙的言行应对而圆融化解他人不满意见和怨气、攻击。
另外要不计较小节,宽以待人。无伤大雅、不妨大局就关系不大的,且人至察则无徒,不能太过于较真特别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对别人的一些疏忽和小错误进行提醒就好,而如果其已自己发现并在改正了,也可适当当作没看到不要点破让其没面子,更切不可小题大做、上纲上线。人非圣人孰能无措,特别是在一个还不够文明、合理的社会每个人也很难做得完美的有些言行也是迫不得已而并非本意的,不反映本质的东西,就不要去计较得太多。以及目的和结果是好的就基本可以了,过程有些曲直可以适当宽松,是非要明辨,曲直可迁就,不要一定争辩曲直和完全按原则。
也要大度包涵、原谅他人,即使受到他人委屈、伤害了,只要对方真诚认错和赔偿了,就给人台阶下,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能记仇记恨,冤冤相报何时了。
还有要学会忍耐。学会忍让,避开对方气头,适当时候装孙子下,等对方冷静再做进一步争辩。确实一时没法解决的,先搁置争执,往往能让矛盾双方都平静下来,忍一时风平浪静。对方很没道理且没法对其说服,那就先忍一下不强硬对抗。且大部分人要改变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对人也不能强求马上改变,要给他们一个缓和空间过渡过来。更不必与不够理智、理性的人计较太多和争吵,对他们只能能避开尽量避开,没法避开就尽量忍耐了。
想办法和他人形成共识甚至共鸣:
形成共识甚至共鸣会带来深度的互相认可,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
因此要善于沟通,多倾听他人的心声,善于快速分析清楚他人的需求、诉求,包括必须要善于观言察色、揣摩他人心思,以及很多时候别人有的话不能明说,所以要灵敏捕捉、明白他人话里隐含的意思,然后快速找出大家的共同点,对事情制定出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从而达成共识甚至产生共鸣。
如果确实没法达成共识,也要尽量找出一些共同点,不可能有人100%对有人100%错,总能找到一些交集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且也可适当妥协让步,意见先保留着就好。
对于自己错误的认知,也要知错就改,切忌为了面子和执念而执拗、固执自己的观点。
批评他人要注意技巧:
批评人也要有技巧,要先肯定再指出问题,包括要肯定出发点是好的因为很少人出发点是不好的。
还有可批评人的错误但不要拿别人的短处说事,揭人不揭短,短处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个人对错的问题。
以及要尽量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而不要太直接除非旁敲侧击了对方还不明白(这样更好给人面子,在有些时候甚至也需要“看破不说破,看穿不揭穿”)。
也不能在公众场合批评人,免得让人颜面尽失。
懂得适当妥协换取更大生存空间:
在一些时候,是没法讲道理的,特别是碰到不让步会威胁到安全或影响到更大利益的时候,那就不能还继续硬扛,而只能先暂时让步妥协,需要装孙子、认怂那也只能先装孙子认怂,甚至打掉牙齿也只能往肚子里吞,革命性妥协以保存力量,换得后续机会,也就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暂时吃亏再从长计议。战争中,在敌我力量悬殊没有胜算的情况下,暂时放弃抵抗而逃亡先保存力量,也是生存的策略,正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而被围住确实没法逃走的话,可适当考虑放弃激烈反抗而避免被屠杀、屠城,保存力量再寻机报复,当然不能是束手就擒被随意宰杀,更不能变成投靠敌方为敌方效力。
适当让步、让利,哪怕是自己本来应得的利益,但为了协调好关系以免影响更大的事情,适当让步让利也无妨。当然,这种妥协是针对个人的利益的,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换取自己和他人生存空间,但对于大义、对于集体利益,是不能拿来妥协以换取个人的生存空间的。
还有有的时候必须以退为进,退一步海阔天空,通过退可以减少敌对,获得更好的事情处理的缓冲空间,甚至因为退而引起被关注、重视、珍惜而获得更多机会。
善于获得他人的好感:
获得他人好感有利于建立友好关系、有利于协调处理事情。
为此要善于多发现别人优点,多肯定别人、多赞美别人,让人感到被尊重,当然也不能是为了谋取利益的拍马屁、曲意阿谀奉承,而是真诚交往中的无利益目的的肯定和赞美。
对于一些人喜欢听好听话的,也不妨多良言美语让其舒心。
对于一些注重利益、面子和仪式的人,也可用恩惠获得其好感,哪怕小恩小惠,最少让其感觉受到尊重了,也就是所谓的笼络人心。以及在和人合作中多让利于人,平常多送礼、多请人吃饭等,也都是能让人获利而产生好感的。
另外要注意好不能影响到别人利益、不能被人当作利益威胁。真的和人有利益竞争关系,也要尽量淡化不被明显感到,甚至有时需要讲究策略,要隐忍,先韬光养晦,既要行动也不要过于表现出来,免得成为众矢之的。不争强好胜,示弱不逞强,不要被当作竞争对手和潜在威胁。
善于沟通:
沟通能力也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必须具备的技能,因为不善于沟通甚至性格乖张不好沟通的人,其他人都远远避开甚至打压着,哪能有什么发展机会,生存都会成问题。
沟通方面,务必做到顺畅,解决各种问题、矛盾,并让对方心服口服而不会留下心结影响以后相处,技巧上有如下几点是可以参考的:
1)先软化对方,包括可先表示对其一些繁忙的认可,以拉近距离,以及也要努力找出自己也有不足的地方,进行承认、道歉,从而软化对方,因为所有的争吵更多的是为了一口气,每个人都希望对方认错道歉,能认怂是一种态度,可让敌对方气顺、有面子从而也减少敌对;
2)要把对方想成是好人、可商量的人,而不能把对方设定为有问题、故意作对、顽固不化的人,这样才有可能会有好的沟通结果,不然只会破罐子破摔越闹越大;
3)要有好的表达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看法,能把想要表达的意思清晰说出、写出;
4)要多从对方利益的角度来分析讲解,让其更容易接受,每个人最关系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只要分析得有道理,哪怕顽固不化的人也会被说动,哪怕为非作歹的人也会改邪归正;
5)争论中说话中和中庸,不绝对化、极端化;
6)语气不能太坚硬太偏激让人听了不舒服,更不能说狠话,不能把话说绝不留回旋余地;
7)要多听取和深入考虑别人的意见,尽量满足其一部分诉求和需求;
8)要给对方尊严,即使对方有错也不能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无脸见人,更不要在公众场合和平台批驳,以及也要帮对方找出一些合适的借口理由作为台阶给对方体面地下来;
9)对于出面协调他人关系的第三方,则要顾及各方从各方角度考虑问题,让每个人感到是来帮他的,而不是来和他作对对他造成威胁的,从而获得认可接受,还有要做到善于圆融处理,对各方意见可求同存异,不完全否定任何一方让大家都有空间,惩罚也不要只是惩罚一方,都有问题的就各打50大板,哪怕一方明显有理的也要适当批评教育,以便让各方都心理好接受。